郭晉龍:國務院為何嚴令禁止“IPO發行上市獎勵”?
郭晉龍:國務院為何嚴令禁止“IPO發行上市獎勵”?
信永中和研究院副院長 郭晉龍
2025年1月15日新華社公布國務院總理李強日前簽署的《國務院關於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自2025年2月15日起施行,⠂
本人注意到該《規定》明確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違反規定入股,或者通過獲取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獎勵費等方式謀取不正當利益”,同時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以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結果為條件,給予發行人或者中介機構獎勵。”⠂
中介機構從業人員如違反上述規定,“由證券監督管理、財政、司法行政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可以並處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暫停從事相關業務1個月至1年。”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如違反本規定給予發行人或者中介機構獎勵的,“應當追回,並由有關機關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這一規定,為規範中介機構為公司公開發行股票提供服務行為,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提供了製度保障。⠂

早在2016年,本人就曾經以深圳市人大代表名義向深圳市人大常委會提交“關於取消深圳市轄區企業改製上市財政補貼的建議”,引起深圳人大常委會的重視,並專門召開協調督辦會議對深圳轄區的IPO發行上市獎勵政策進行規範。⠂
國務院為何在《規定》中,嚴令禁止地方政府實施多年的“IPO上市獎勵”政策?⠂

根據本人近二十年從事近資本市場專業服務經驗的觀察,以及2016年向深圳市人大提交“取消深圳轄區企業改製上市財政補貼”建議案的調研情況來看,近年來各地政府部門陸續出台的旨在鼓勵扶持企業上市的“IPO上市獎勵政策”,試圖利用財政資金補助手段,迅速實現“上市排名、融資考核、GDP增長”等政府績效目標,造成了“市場競爭不公、企業行為扭曲、資源配置無效、違背社會公平、政府角色錯位”等五大負麵效果。
一、無視市場激勵
為什麽中國企業擠破頭、不惜采取各種手段謀求快速完成IPO之路?造成近年來證券市場“IPO堰塞湖”奇特景觀?因為IPO上市後,能給發行人、股東與高管帶來以下好處:1)首發融資;2)高管股權激勵;3)二級市場財富效應;4)後續融資便捷;5)提供風險資本退出通道;5)並購重組機會;6)提升公司治理與盈利模式等。⠂
可見,資本市場已經有足夠的手段和力量,對企業家及高管團隊選擇IPO之旅進行激勵;在IPO企業趨之若鶩背景下,各地政府依然出台並實施IPO上市獎勵政策,不僅導致各地政府競相攀比,對非上市企業來講,又造成市場競爭不公。⠂
二、扭曲企業行為⠂
在成熟資本市場國家,企業步入IPO之路,一般需要多年謀劃、規範與準備,上市僅僅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之一,並非其最終目標;但是在中國,各地政府部門似乎比企業更熱衷於加快推動企業上市步伐,在IPO獎勵政策設計上得到淋漓盡致體現,比如許多地方政府都規定:在聘請中介機構、完成股份製改造、上市驗收輔導、IPO過會上市等不同階段,均給予金額不等的財政獎勵;在政府鼓動與補助政策推動下,導致不少企業上市行為扭曲並追求短期的功利,抱著“撞大運”或“試試看”的心態,即便不具備條件,但為了拿到IPO過會之前或成功之後不同階段的財政獎勵,匆忙啟動IPO計劃,影響了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實現;更為嚴重的是這一“IPO上市獎勵政策”也誘發了中介機構與發行人共同合謀、進行財務造假,為資本市場帶來隱患,近年來中國證監會與及其所屬證監局查出諸多企業上市申報財務造假案件,都與發行企業行為扭曲有關。⠂
三、資源配置無效⠂
與企業IPO上市之後的募集資金相比,區區上百萬元的IPO上市獎勵,有些企業並不珍惜,將其用於獎勵為上市做出貢獻的高管團隊或公共關係維護支出,有些企業甚至用於慶功酒會與紀念品發放等;古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今有“不知納稅錢,分分皆辛苦”,造成了財政資源無效配置與嚴重浪費,違背了財政支出的效益原則。⠂
財政支出效益原則,是以市場機製發揮基礎性作用為基點,遵循市場效率準則來安排財政支出,優化資源配置,以最小的社會成本取得最大的社會效益;各地政府的“IPO上市獎勵政策”,不僅導致資本配置無效,而且挑戰社會底線。⠂
四、違背社會公平⠂
企業是否上市,何時選擇上市,純屬於企業自身的抉擇,政府應扮演“市場守夜人”的角色,公平地為所有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維持社會秩序。至於要鼓勵扶持某些關係國計民生與國家戰略的特殊產業發展,可以采取稅收製度安排,為所有經營該等產業的企業給予平等、公平的稅收優惠。⠂
財政學原理告訴我們,財政支出應首先堅持公平分配原則,通過再分配糾正市場機製導致的財富分配不公平狀況,實現社會分配公平,縮小貧富差距。⠂
而IPO上市獎勵政策,卻是將納稅人的錢,補助給少數上市企業,讓富者越富,既有違財政分配公平,又有違“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稅收學基本常識,公平地照顧到全體社會成員的利益,是財政支出贏得民心的基本條件,更是保證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也是政權合法性的根本源泉。⠂
五、政府角色錯位⠂
政府的角色與職責是提供社會公共產品,並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因而應該把財政資源配置到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事務和領域中去。公共事務或領域具有如下特征:⑴代表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隻有社會出麵組織和實施才能實現的事務,如國防安全、行政司法、教育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等;⑵家庭和企業不願辦,而又是社會所必須辦的事務,如公共衛生與環保等;⑶雖係一般社會成員可以辦,但唯有社會為主體去舉辦,才能有效的協調社會成員利益的事務。⠂
公共產品與公共事務屬於市場失靈領域,隻有財政資源能擔負起責任;而IPO上市事宜,則屬於企業私人產品,通過市場競爭手段和市場激勵機製完全可以解決,並且比政府幹預手段解決得更好、更有效率。因此,動用財政資金激勵IPO上市,不僅造成政府角色錯位,更會導致某些地方政府濫用職權,造成公共產品嚴重供給不足。⠂
目前中國經濟麵臨嚴峻的轉型期,政府行為需要矯正,財政需要過緊日子,資本市場與企業行為亟需規範,在這一大背景下,國務院出台《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不得以股票公開發行上市結果為條件,給予發行人或者中介機構獎勵”,正當其時!⠂
各級人民政府不僅應毫無折扣地執行這一“叫停政策”,也應借此機會,對未達預期目標的其他各類財政補助或獎勵政策一並予以檢討,該修訂的要修訂、該規範的要規範、該清理的要清理、該廢除的要廢除!⠀